《庐州月》以古典意象与现代情感的交融勾勒出时光流转中的怅惘与思念。歌词以月光为贯穿意象,将庐州城的青石板、柳絮纷飞等江南元素编织成记忆的画卷,暗含对故土与往昔的深切回望。开篇"儿时凿壁偷光"化用典故,既隐喻纯真年代对知识的渴求,又暗藏物质匮乏时期的温暖记忆,与后文"如今灯下闲读"形成时空对照,凸显人在岁月变迁中的境遇转换。三更雨、红药等意象取自宋词意境,将离散之痛转化为具象的古典美学表达,"红药叹夜太寒"的拟人笔法,让物象承载起绵长的孤寂感。歌词通过"三月一路烟霞"的明媚与"你却在红尘中辗转"的苍凉形成情感张力,揭示理想与现实的永恒悖论。结尾处"庐州月光洒在心上"的重复咏叹,将地理空间的乡愁升华为精神原乡的追寻,月光既是物理存在更是记忆载体,照亮过往却照不亮归途的悖论,最终凝结成中国文人传统中"人生如逆旅"的永恒慨叹。全篇以含蓄克制的笔调,完成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月光叙事。

庐州月吉他谱庐州月吉他谱